在其仁政学说中,孟子提出了“民贵君轻”的著名论点,进一步发挥了民本思想。他认为,在政治生活中民众起着重要的作用,国君应该以民的意志为标准来任免或处罚官吏。他劝告当时的各国统治者,要想取得天下,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。“得民心者得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。”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,也是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。为了得民心,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,并且认为,保证百姓的温饱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基础。
在修养方面,孟子强调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自觉精神,明确提出了“所欲有甚于生者”,“所恶有甚于死者”,因此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要“舍生取义”,提出了要养浩然之气,培养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大丈夫精神;提出了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”,要自觉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等极有价值的思想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。
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,梁惠王向孟子请教治国保民的良策,孟子以“五十步笑百步”的比喻说明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单靠小恩小惠是不能奏效的,接着就阐述了他的“王道”、“仁政”的主张。“仁政”的具体内容,包括发展农业生产、保障人民生活、注重礼义教化、反对贵族奢侈等,这些当然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的;但在战乱不止、民不聊生的当时,多少还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。孟子用一个通俗贴切的比喻将梁惠王陷入两难困境,不仅借机陈述了“王道”、“仁政”的实施方案,又不动声色地指摘了梁惠王的推卸责任,迫使梁惠王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。此种论证方法应该说非常巧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