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建武二十四年(公元48)匈奴分裂南北以后,东北乌桓方面的形势,才出现了新的转机,转向对东汉政府有利。匈奴国乱内以后,乌桓乘机摆脱了匈奴的控制,派兵出击匈奴,这样就使匈奴不得不“北徙数千里”,造成“漠南地空”的局面。乘着这个好机会,光武帝对乌桓施行了拉拢和好的政策,派使“以币帛赡乌恒,终于导致建武二十五年(公元49)辽西乌桓大郝旦为首的近千名乌桓部落对东汉的“向化”,开始对东汉朝贡,到洛阳“诣阙”称臣,贡献奴婢、牛马、虎豹、貂皮、良弓等物。
光武帝于是对乌桓正式册封,封乌桓首领渠帅为“侯王君长”的八十一人。在这以后,乌桓正式成为东汉的属国部分,经常有首领子弟在光武帝身边“宿卫”。东汉政府还将乌桓诸部逐渐迁居到塞内来,分布在沿东北边郡各地,“给其衣食”“为汉侦候,助击匈奴、鲜卑”,结果,就形成和南匈奴一样,成为东汉在东北诸郡的一道屏障。后来在班彪的建议下,光武帝又恢复了西汉时设置的乌桓校尉官职,并将驻守处设在上谷宁城(今河北万全),在其地“开营府”,还鼓励汉族和东北各族“岁时互市”。光武时对乌桓民族的处置,对东北诸郡的平靖和各族经济生活的安定,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,史称此后,“及明、章、和三世,皆保塞无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