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说,当孩子哭闹时,父母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,要对不当的行为划定界限。对幼儿来说,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。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、伤害他人,那父母要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,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。并且告诉孩子,什么恰当,什么不恰当,有明确的标准。当孩子知道纪律,理解打破这些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,他们就不会做出不好的行为。通过这些体验,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调整情绪。
还比如这样跟孩子说:“你很生气,因为弟弟把你的游戏机抢走了。如果换作是我,我也会生气,但你动手打他就不对了,想想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?”
再比如,“妹妹比你先抢到前排的座位,你心里很嫉妒,有这样的感觉完全没问题,但张口骂她可就不对了。你能想出应对这种情绪的其他办法吗?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要让孩子明白,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,而是行为。家长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孩子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接受的,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。父母的任务,是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,而不是情绪。如果父母告诉孩子,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,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是多样的,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完好无损。他还会明白,大人理解自己的情绪,还会帮助自己从烦人的情绪中解脱出来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