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清初的汉族社会在抵抗少数民族入侵时的溃败令很多士人惊醒,思想家们展开了对王学的批判,讲求经世致用,但在文艺观上,则继承了晚明代文艺思想家的个性解放和主体自我意识,反对礼教对人欲的压制。晚明的追求个性觉醒的文艺创作风气也深深影响了清初的文艺家,因此在清初的思想界和文艺界还是有一些颇为追求个性的艺术家,例如绘画领域的“四僧”、小说家曹雪芹等。后来随着文字狱的迫害,社会风气才急转直下。
清初画家中,石涛是创作与画论都颇为突出的文艺家,他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,借以表现自我的精神追求。他提出了“不似似之”的主张,他说:“名山许游未许画,画必似之山必怪,变幻神奇懵懂间,不似似之当下拜。[28]”其中的不似又似的观点,体现出了艺术家以个性精神抒写天地之风采的气魄。他又说:“天地浑融一气,再分风雨四时,明暗高低远近,不似之似似之。”(《大涤子题画诗跋》卷一)“不似似之”与“不似之似似之”其实大体的意思相同,即艺术形象不必与现实世界的具体的对象完全相同,但在本质上,彼此却又相契合。也就是说,画家笔下的山川与真实的山川不尽相同,但画中的山川却又来源于现存的真实的山川,是建立在观察和摹写山川的基础之上的,然而却又是创作者的艺术概括的产物。从审美的角度看,艺术源于现实,但又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升华,其不但不违背创作的真实性,而且比现实中的山川更具美的意蕴。他说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