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夏天,怀着借道去苏联的想法,骆宾基只身前往哈尔滨。
此时的哈尔滨早已被日本占领。骆宾基一到哈尔滨便去了一家位于中国七道街的私人外语补习学校——“精华学院”,报名俄语班,并缴了三个月的学杂费,成为寄宿生。这个学院的院长阎宗山是山东荣成人,和祖籍山东的骆宾基是乡亲。
骆宾基报的俄语班总共只有两个外地学生,教师姓张,是全国有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,穿着干净、笔挺的西装,每周上两次课,一天上课一小时。不上课时,骆宾基就在教室里自己看书。不久,那唯一的同学也不再来了,俄语班只剩了骆宾基一个学生。
当时日语班有个叫安本元八的日本教员。他见到骆宾基一个人在看高尔基的小说,就翻看起骆宾基随身带来的书,表示自己对茅盾的《子夜》、创作社的出版物很感兴趣。他指着钱杏邨的《无产阶级与革命文学》,又指指自己的心,点点头,表示也是为他的心灵所向往的。